2013/04/22

【澎湖】白沙-抱墩體驗


這次澎湖之旅,最期待的行程,大概就是沙灘、捕魚、看煙火,沙灘我們已經去過了,煙火晚上才放,所以我們當然是帶小孩去親身體驗一下「抱墩捕魚」的樂趣。

Limei從旅遊書上得知岐頭的潮間帶,比較近海,水深只到成人的膝蓋以下,適合帶小孩去體驗「抱墩」,我們找了「禧哥」[註1],曾經在水試所工作,後來自己經營抱墩生態體驗,他的講解也非常詳細,推薦給想去體驗的朋友。

簡單說一下潮間帶,潮間帶指的是在海水漲潮時被淹沒的平台區域,海水退潮時可步行通過,隨著潮水而來的魚、蟹、貝類等,在退潮時就會困於此,因此在潮間帶就會有相當豐富的生態可以觀察。岐頭這邊的潮汐差,最多可達四公尺,因此在此間活動的生物也特別豐富,有機會來岐頭玩的時候,記得要先查詢一下潮汐的時間,免得錯失生態之旅。

而「抱墩」則是種捕魚法,「墩」就是用咾咕石[註2]在潮間帶築成石堆,就是下面照片中的石堆,禧哥這邊一共有500多座墩。其實墩的作用,就是幫潮間帶的生物,建一棟人工豪宅,經過一段時間,通常是一次潮汐輪替(約15天),蝦、蟹、貝類會到此覓食,因此反而就把魚類吸引過來補食獵物,因為食物來源充足,因此魚類就會在「墩」裡面定居。所謂「人為財死、『魚』為食亡」,等到退潮,水深僅到膝蓋附近,漁民就會前往拆墩,用魚網準備捕魚了。


捕魚的第一步就是「拆墩」,先挑選一邊,把石堆移出一個缺口,不用擔心獵物會趁機跑掉,因為在搬石頭的時候,魚會受到驚嚇而往反方向逃走,等到把一邊的石頭搬得差不多的時候,就該輪到漁網出動了。


這時要把漁網鋪平在缺口的外面,因為漁網邊緣有鉛錘,所以會沈到水中,不過要檢查一下是否有石頭,會讓漁網跟地面有縫隙,這個縫隙就會讓魚逃走了。漁網準備好之後,就要往另外一邊拆墩了。同樣的當你去反方向拆墩,獵物就會往漁網的方向衝,這時就會被活逮了。

由於拆墩的時候,原來的石頭剛好又被你搬到旁邊堆起來,所以就成為了另一個「墩」,過幾天又會有新的魚、蝦、蟹搬進來住,而不久你又可以再去捕魚了,其實從前的漁民真的很聰明,懂得利用天然的資源,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,週而復始的收成漁獲,這種尊重大自然跟環保的方式,真的值得現在的人好好學習。


這就是我們的漁獲,還蠻豐富的吧!


小孩都玩得很開心,更可以親手摸到活生生的石斑魚、海參、螃蟹等,都是非常難得的體驗。最後這些海鮮並沒變成我們盤中的美食,而是都放回大海,讓他們在海中自由的生活吧!(當然如果被下一團遊客捕到,那我就沒辦法了)



抱墩是非常有趣的活動,我們行前就與禧哥密切聯絡潮汐時間,也因為天氣狀況不好,而跟禧哥改了原本計劃抱墩的時間,另外這個季節海風相當強勁,身體濕濕的上岸吹風容易感冒,尤其是小孩,所以記得要準備換洗衣物。如果是夏天,那麼防曬也是一定不能少的保護措施。

抱墩的過程除了讓我們大開眼界以外,也能體驗到昔日漁民的辛苦,整個小腿都要泡在冰冷的海水中,如果整個退潮的時間(約六小時)都在抱墩,那麼起來之後肯定是腰酸背痛吧。

相關連結:
註1.禧哥的臉書
註2.【澎湖】咾咕石

<<<返回目錄

No comments: